您现在的位置:九州华夏国医网 >> 媒体中医
中医的政策
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29 13:52:55     浏览次数:57847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中医政策:

1. 人才培养方面:
- 教育体系改革: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中医疫病课程。加强“双一流”建设对中医药院校和学科的支持,布局建设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进高职中医药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强化高校附属医院中医临床教学职能。
- 师承教育发展:增加多层次的师承教育项目,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长期推进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传承工作室建设等项目,绩效工资分配对承担带徒任务的中医医师适当倾斜。
- 人才评价与激励:鼓励各地建立中医药优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将中医药学才能、医德医风作为中医药人才主要评价标准,将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中医医师的主要评价内容。在高层次人才评选中,探索中医药人才单列计划、单独评价。
2. 中药产业发展方面:
- 审评审批优化:加快推进中药审评审批机制改革,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提升中药注册申请技术指导水平和注册服务能力,建立科技、医疗、中医药等部门推荐符合条件的中药新药进入快速审评审批通道的有效机制。
- 分类注册管理完善:尊重中药研发规律,完善中药注册分类和申报要求。对符合条件的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同名同方药等,研究依法依规实施豁免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及部分临床试验的管理机制。
- 产业投入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长期投资力度。鼓励各级政府依法合规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医药领域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担保力度。
3.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 医疗中心建设:省、委(局)共建一批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方向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推动省域、市域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建设优势病种特色鲜明的中医医院和科室。
- 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推广使用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和适宜技术,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 疫病防治体系强化:中医药系统人员第一时间全面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建立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4. 中西医结合制度方面:
- 医疗模式创新: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等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
- 西医学习中医制度完善: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开设中医基础与适宜技术必修课程,允许攻读中医专业学位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参加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和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
5. 医保政策支持方面:
- 扩大医保支付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制剂、治疗性中药膏方使用的符合规定的中药饮片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药品集采:组织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集采,引导价格回归合理水平,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6. 中医药国际化方面: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持续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与其他国家共同建设友好中医医院、中医药产业园等,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20241129215346307.jpg


返回列表页